
我這個人嘛,從小就愛往泥土裡鑽,陽臺上堆滿了各式各樣的花花草草(鄰居都說我家像個迷你植物園)。真要說最讓我著迷、也最實用的,絕對非九層塔種植莫屬!那股獨特的濃鬱香氣,無論是做三杯雞、炒蛤蜊,還是簡單煮個湯撒上一把,瞬間就讓整道菜活了起來,超級滿足。今天就來和大家掏心掏肺,分享我這些年摸爬滾打(真的沒少踩坑)累積下來的九層塔種植實戰心得,讓你也能輕鬆在家享受現採現用的新鮮滋味。
目錄
挑對夥伴:認識你的九層塔品種
別以為九層塔都長一個樣!這幾年我試過好幾種,發現它們個性差很大。選錯品種,可能怎麼種都覺得不對勁,香氣不夠或用起來就是少了點什麼。
品種名稱 | 外觀特色 | 香氣風味 | 生長特性 | 適合用途 | 新手推薦度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紅骨九層塔 | ✓莖帶紫紅色 ✓葉片較大且皺 |
✓香氣最濃鬱霸道 ✓經典臺味 |
✓耐熱性極佳 ✓適應力強 ✓分枝性中等 |
三杯料理✓ 青醬✓ 湯品提味✓ |
★★★★★ |
白梗九層塔 | ✓全株翠綠 ✓莖為白色或淡綠 ✓葉片相對平滑 |
✓香氣較溫和 ✓帶點甘草甜感 |
✓生長快速旺盛 ✓超級愛分枝 ✓需勤採收 |
大量使用✓ 涼拌✓ 製作九層塔醬✓ |
★★★★☆ |
檸檬九層塔 | ✓葉片較細長 ✓顏色偏黃綠 |
✓清新檸檬香氣 ✓少了傳統辛嗆 |
✓耐熱性稍差 ✓偏好半日照 ✓開花早 |
甜點裝飾✓ 調製飲品✓ 海鮮料理✓ |
★★★☆☆ |
肉桂九層塔 | ✓莖葉帶紫紅 ✓葉片邊緣有小鋸齒 |
✓明顯肉桂甜香 ✓溫暖獨特 |
✓生長較緩慢 ✓需溫暖穩定環境 ✓忌低溫 |
特殊風味料理✓ 烘焙✓ 觀賞✓ |
★★☆☆☆ |
心得老實說:
- 紅骨九層塔真的是我的最愛,那股霸氣十足的香氣無可取代,是做臺式料理的靈魂。重點是它超耐命,即使我偶爾忘了澆水(對,我承認!),它也只是葉子稍微垂頭喪氣,澆個水馬上又生龍活虎,非常適合像我這種有時會比較懶散(噓!)或者剛入門的新手朋友。種它,絕對能大大提升你的九層塔種植成就感。
- 白梗種的長速真的有嚇到我,簡直像吃了生長激素!如果你喜歡隨時都有大量新鮮葉子可用,或是想嘗試做大罐青醬凍起來,選它就對了。不過它真的很「貪吃」,肥不夠馬上葉子就變黃給你看,需要勤快點呵護。
- 檸檬和肉桂這兩種風味特殊的品種,我覺得比較像是「進階版」或「玩賞用」。它們的香氣很迷人,尤其做甜點或調酒時放上一片,絕對是亮點。但坦白說,它們沒紅骨、白梗那麼好伺候,尤其不耐寒,冬天一個沒注意就容易掛點。
打造舒適窩:九層塔最愛的環境條件
九層塔說穿了就是個「陽光控」兼「怕冷鬼」,要種得好,給它的窩一定要夠溫暖明亮。
- 陽光!陽光!還是陽光!
- 這點超級無敵霹靂重要!九層塔對陽光的需求是「越多越好」。我試過放在不同位置:
- 全日照(每天曬好曬滿超過6小時):植株矮壯、葉色濃綠深紫(看品種)、香氣濃到爆表,開花也會慢一點(這很重要!)。
- 半日照(約4小時直射光):勉強能活,但葉子顏色明顯變淡(綠種變黃綠,紅骨變得不夠紫),莖會徒長變得細細長長很虛弱,香氣也淡得像在聞別人的九層塔(超沒成就感),而且會提早開花跟你說再見。
- 光線不足處:別鬧了,保證種得「
2266
」(臺語,零零落落),葉子稀疏、莖軟弱易倒伏,很快就蒙主寵召了。
- 建議: 你家陽臺、窗臺、頂樓,哪邊太陽最大最烈,就放哪邊!別怕它曬傷,它只怕曬不夠。這是我用無數盆垂頭喪氣的九層塔換來的血淚教訓。
- 這點超級無敵霹靂重要!九層塔對陽光的需求是「越多越好」。我試過放在不同位置:
- 溫度是關鍵
- 最佳生長溫度: 我覺得最舒服、長最快的溫度大概落在25°C到32°C之間。夏天的高溫對它來說是小菜一碟(只要水給足)。
- 怕冷一族: 一旦溫度開始往下掉,特別是低於15°C,九層塔的生長幾乎就停擺了,葉子會開始無精打採。如果遇到10°C以下的寒流,哇哩勒,那真的非常危險,很容易整株凍到黑掉爛掉,直接跟你莎喲娜啦(再見)。所以冬天寒流來襲前,記得把它移到避風、比較溫暖的地方,或者乾脆搬進室內光線最充足的窗邊。有時候我會幫它們蓋個透明塑膠布擋擋風寒,效果還不錯(但要記得白天掀開透氣)。
- 土壤與盆器:排水!排水!還是排水!
- 九層塔非常、非常、非常討厭「腳濕濕」!盆土積水是爛根的最大殺手。
- 土壤配方: 我自己調配最常用的懶人配方:
- 3份優質培養土(提供基本養分和保水性)
- 1份粗粒珍珠石或蛭石(增加空隙,排水透氣關鍵)
- 1份粗河沙或椰纖塊(進一步加強排水)
- 底層可以鋪點小石頭或發泡煉石當排水層(效果有限但聊勝於無)。
- 切記! 千萬別拿黏答答的田土或花園土直接種,保證排水不良爛給你看。
- 盆器選擇:
- 材質: 塑膠盆、陶盆、保麗龍箱(環保再利用)、甚至大一點的袋子(美植袋)都可以。
- 重點在「排水孔」! 盆底一定要有足夠大的排水孔,而且孔洞不能被堵死。我每次種之前都會檢查,甚至會再多戳幾個洞確保暢通。盆子寧可大一點深一點(根系有空間發展),也不要太小太淺(一下子就乾過頭)。
- 空間很重要: 九層塔長起來很佔空間的!我建議一盆(大約5-7吋盆)種一株就好,別貪心塞兩三株。長大後它們會互相擠壓搶陽光搶養分,結果大家都長不好。想想它們未來枝繁葉茂的樣子,給點空間吧!
動手種起來:播種與扦插兩招搞定
要把一棵九層塔帶大,主要有兩種出發點:從種子開始孵,或者剪枝條來扦插。兩種我都常做,各有樂趣和適用時機。
- 從零開始:種子播種(適合有耐心、想觀察完整生長的人)
- 選種: 種子要新鮮!放太久的發芽率會掉很多(我吃過虧)。紅骨的種子黑黑小小像芝麻。
- 播種時機: 春天到初夏(約3-6月)是最佳時機,天氣回暖了發芽快。秋老虎時(9-10月)也可以試試,但要趕在變冷前讓它長大一點。
- 方法(懶人淺盆法): 我喜歡用淺盆或穴盤,比較好管理。
- 盆土澆濕(濕透但不要積水)。
- 種子輕輕撒在土表,不用覆土!九層塔種子很小,需要光線才會發芽,蓋土就難見天日了。輕輕用手壓一下讓種子和土壤貼合就好。
- 噴霧保持土壤濕潤(千萬別用大水沖,種子會被沖走或沖太深)。
- 放在溫暖(25℃以上尤佳)、光亮但避免午後西曬的地方(陽臺內側、窗邊)。
- 等待發芽: 通常一週到十天左右,就會看到可愛的小白點(胚根)冒出來,接著是兩片小葉子(子葉)。這時超有成就感的!
- 疏苗與假植: 等小苗長出幾片「真葉」(就是九層塔葉子的樣子了),就可以把太擠的苗小心拔掉(捨不得的話可以移到其他小盆),留下健壯的。或者等苗更大一點(約5-7公分高),再小心連根帶土挖起來,種到準備好的大盆裡(假植)。這時下手要輕,根部很脆弱。
- 無性繁殖:扦插繁殖(快速複製愛株,適合心急的人)
這個方法我超常用!尤其是吃到一盆很香、長得很好的九層塔時,就想剪幾枝回家自己種。成功率非常高,幾乎是百發百中(好吧,九成五)。
- 選枝條: 挑選植株頂端健康的、嫩綠的枝條,大約10-15公分長,不要太老(木質化)也不要太嫩(軟趴趴)。用乾淨鋒利的剪刀剪下。
- 處理枝條:
- 把靠近切口下方2-3節的葉子都摘掉(減少水分蒸散,這節點也是長根的地方)。
- 頂端保留2-4片葉子進行光合作用就夠了(葉子太多反而耗水)。
- 切口可以斜剪,增加吸水面積(我覺得效果差不多,但有剪心安)。
- 扦插介質: 我試過:
- 清水: 最簡單!找個小杯子裝水,把處理好的枝條放進去,葉子別碰到水。放在光亮處(不要直曬),每2-3天換水一次。大約7-14天就能看到小白根冒出來(超療癒!)。根長到幾公分長就可以移栽到土裡(根太長反而不好種)。
- 濕潤土壤/培養土: 先用筷子插個洞,把枝條輕輕插進去(深度約3-5公分),把土壓實固定好。澆透水,同樣放在光亮但無直曬處(強光會讓還沒根的枝條掛掉)。保持土壤「潤而不濕」,大約2-3週會生根(可以輕輕扯一下,感覺有阻力就是長根了)。
- 移盆定植: 等插穗長出足夠根系(水插的根長幾公分,土插的等新葉長出來),就可以小心地移到裝好土的大盆裡,開始正常照顧了。用這種方法繁殖,九層塔種植可以讓你一棵變好多棵,省錢又快速!
日常相處之道:澆水、施肥、採收與摘心
把九層塔種活了只是第一步,要讓它長得茂盛、葉子又肥又香還能撐久一點不開花,關鍵在每天的照顧細節。說穿了就是「吃飽喝足」加上「適度理髮」。
- 澆水哲學:見乾見濕,澆則澆透
- 這是我認為九層塔種植最重要也最容易出錯的環節!它們喜歡濕潤,但絕對討厭爛根(再強調一次!)。
- 判斷時機: 別死記「一天澆幾次」。最簡單的方法——手指戳土法!把手指插進土裡約一個指節深(2-3公分),感覺一下:
- 土是乾的 → 快澆水! (這時候葉子可能已經有點微微下垂了)。
- 土還有點濕潤感 → 再等等! 別急著澆。
- 澆水方法: 澆水一定要澆到水從盆底排水孔嘩啦啦地流出來才夠!這樣才能確保整個根團都有吸到水,順便把土壤裡累積的廢氣沖掉一些。那種只澆表面濕一點點的方式,對九層塔來說根本是杯水車薪,根都喝不到水。
- 時間點: 夏天炎熱時,清晨或傍晚澆水最好,避開中午高溫澆水(水溫急劇變化對根不好)。冬天則選在溫暖的上午澆水。
- 水質: 自來水最好先放一天讓氯氣揮發掉(我習慣用大桶子儲水),雨水更是完美(可惜臺北不常下對的雨)。
- 葉子狀況是警報器:
- 葉子下垂無力 → 通常是缺水了!快澆!(但澆完要確認是不是排水不良)
- 下位葉變黃掉落 → 可能水太多、悶濕爛根了!檢查盆土!或者該施肥了?
- 葉子邊緣焦枯 → 可能是太陽太毒辣(中午西曬最危險)或肥傷。
- 餵飽它:施肥策略
九層塔算是「重肥」的植物,尤其白梗種特別能吃!想要葉子長得多、長得快、顏色漂亮香氣足,不餵不行。
- 基肥: 上盆或換盆時,我會在盆土裡混入一些緩效性的有機肥當基肥,像是腐熟雞糞肥、羊糞肥粒或長效型的有機顆粒肥。這能提供長期的基本養分。
- 追肥(關鍵!):
- 時機: 植株開始長大,枝條長出5-6對葉子以上,或者每次大量採收後,就需要補肥。
- 肥料選擇:
- 氮肥為主: 促進長枝長葉。我會用高氮的有機液肥(像海藻精、魚精、黃豆水這種),或者氮比例較高的化學肥料(如花寶5號,但用量要比說明減半再減半,寧淡勿濃)。有機肥比較溫和,不易傷根,是我的首選。
- 均衡肥輔助: 偶爾(一個月一次)可以穿插使用氮磷鉀均衡的肥料(如花寶2號),讓植株更健壯。
- 頻率與濃度:大約每1-2週一次。重點是 「薄肥勤施」!濃度一定要低,寧可淡一點多施幾次,也絕對不要一次下重手。肥傷(葉緣焦枯、生長停滯)救起來很麻煩!我會把液肥稀釋得比包裝說明再淡一點點(例如說明寫稀釋1000倍,我就稀釋1200-1500倍)。
- 方法: 在土壤濕潤時(澆水後或施肥前先澆點水)把稀釋好的肥水澆灌到土裡,避免澆到葉片(尤其化學肥,怕燒葉)。
- 懶人法: 如果怕麻煩或記性不好(像我老公),可以在盆土表面均勻撒上一小把有機質粒狀肥料(如好康多一號),澆水時養分會慢慢釋放,大約能撐1-2個月。但要留意夏天高溫釋放快,不可撒過量。
- 越摘越旺:採收與摘心(享受成果兼促進生長)
這是我覺得九層塔種植最有樂趣也最關鍵的步驟之一!不是等它長很高一次剪光光,而是要「勤勞地打頂摘心」。
- 採收時機: 植株長得夠壯了(主枝有15-20公分高,分枝已展開),隨時都可以採收新鮮葉片使用!但最好的採收時機是晴天的早晨,香氣最濃鬱。
- 正確採收 / 摘心方法:
- 不要只掐葉子! 這樣只會讓枝條光禿禿的變長頸鹿。
- 要「摘頂芽」! 瞄準枝條最頂端那個小小的、正在長大的嫩芽(生長點)上方一點點,找到有一對成熟葉片的節點,用乾淨的手指或剪刀,從那個節點上方剪斷(或掐斷)。
- 這樣做之後,神奇的事情發生了!原本被頂芽壓抑的下方側芽(通常藏在葉柄和主莖交界處)就會被「喚醒」,開始長出新的分枝!一根變兩根,兩根變四根... 植株就會越來越茂盛,像棵小灌木一樣。
- 採收的頂端嫩枝(帶著好幾片葉子)正好可以拿來煮菜,一舉兩得!
- 鼓勵分枝: 看到新長出的側枝又長到有幾對葉子了(約6-8片葉),就繼續對它進行摘心!不斷重複這個過程。
- 效果:
- 植株會變矮胖茂密,不會只有一根細細長長。
- 能收穫到的新鮮嫩葉數量會大幅增加!
- 延緩植株老化開花的時間(開花結籽會讓葉子變少變老,植株走向死亡)。
- 底部老葉清理: 定期把植株底部那些老化、變黃、病蟲害的葉子摘掉,保持通風,減少病蟲躲藏的機會,讓養分集中給健康枝葉。
- 採收頻率: 夏天生長快速時,我幾乎每週都可以針對不同的分枝進行摘心採收一次(輪流摘)。冬天就長得慢,次數要減少。
避開地雷區:常見病蟲害與預防之道
種九層塔最怕的就是看到蟲蟲大軍或葉子莫名生病。預防絕對勝於治療!這裡分享我遇過的問題和應對方式。
- 蟲蟲危機
- 蚜蟲(綠色或黑色小蟲): 最常見!愛聚集在嫩芽、嫩葉背面吸汁液,會讓葉子捲曲變形,還會分泌黏黏的蜜露(容易引來螞蟻和引發煤煙病)。超煩人!
- 我的物理防治: 看到少量時,直接用手指把它們輾爆(有點殘忍但有效)!或者用強力水柱沖掉(小心別沖壞嫩芽)。摘除受害嚴重的嫩葉。
- 天然噴劑: 我都自製大蒜辣椒水:幾瓣大蒜+幾根小辣椒+一點洗碗精(當展著劑)加水浸泡一晚或煮過,濾掉渣渣後噴灑葉片正反面(特別是背面),效果不錯但需要經常噴(尤其雨後或新葉長出時)。苦楝油也是天然選擇(味道很...特別)。
- 生物防治: 如果環境許可,種點蜜源植物吸引瓢蟲、草蛉來吃蚜蟲(理想很豐滿,現實中在陽臺比較難)。
- 粉介殼蟲(白色棉絮狀小蟲): 躲在葉背、葉柄、莖幹交接處,吸食汁液。也會分泌蜜露。
- 處理: 發現少量就用棉花棒沾點酒精(藥用75%那種)直接擦掉它們!嚴重時先修剪掉受害嚴重的枝葉,再用苦楝油或窄域油噴灑(注意濃度,避免高溫時噴)。
- 潛葉蠅(幼蟲在葉肉裡鑽隧道): 葉子上出現彎彎曲曲的白色線條,裡面有微小幼蟲。
- 處理: 看到這種「鬼畫符」葉子,二話不說立刻摘掉丟棄(不要丟在盆裡!)。保持環境清潔,清除落葉。懸掛黃色黏紙可以誘殺成蟲。
- 紅蜘蛛(葉背有微小紅點、結細網): 通常在乾燥、不通風的環境爆發。葉子會出現針點狀黃斑,嚴重時葉片枯黃掉落。
- 預防關鍵: 保持通風!避免過度擁擠。天氣乾熱時,偶爾在清晨用細霧噴濕葉背(增加濕度,紅蜘蛛討厭潮濕),但白天葉面要乾燥避免曬傷。
- 處理: 初期發現可以大量噴水沖洗葉背。嚴重時需用殺蟎劑(如苦楝油、窄域油),務必噴到葉背面。
- 蚜蟲(綠色或黑色小蟲): 最常見!愛聚集在嫩芽、嫩葉背面吸汁液,會讓葉子捲曲變形,還會分泌黏黏的蜜露(容易引來螞蟻和引發煤煙病)。超煩人!
- 病害問題
- 真菌性疾病(白粉病、灰黴病、疫病等):
- 白粉病: 葉面出現白色粉末狀斑點。潮濕不通風容易發生。
- 灰黴病: 多雨潮濕時,葉片、莖部出現水浸狀斑點,後期長灰色黴層。
- 疫病: 莖基部或根部變黑褐腐爛,植株突然萎凋(通常是澆水過多或排水不良導致)。
- 預防勝於治療:
- 絕對重點:避免澆水淋濕葉片! 特別是傍晚澆水葉子濕過夜,最容易生病。我都只澆根部土壤。
- 保持通風良好: 別把盆擠在一起,底部老葉清乾淨。
- 盆土排水要超級好! 再次強調。
- 避免過度施氮肥: 葉子太嫩弱容易感病。
- 發現病葉立刻摘除銷毀! 不要留在盆裡當感染源。
- 治療: 初期發現少量病斑,可以試著剪除病葉並噴灑葵無露(脂肪酸鹽類,較天然)或稀釋的小蘇打水(注意濃度勿過高)。嚴重時可能需要使用化學殺菌劑(如撲克拉錳),但家庭種植我個人傾向拔除重種(環境改善更重要)。
- 生理性障礙:
- 葉子發黃: 原因超多!可能是:
- 老葉自然代謝黃化: 摘掉就好。
- 缺水: 整株萎蔫下垂伴隨黃葉。
- 過度澆水/爛根: 下位葉黃化掉落,盆土濕黏。
- 缺肥(尤其氮肥): 葉色整體偏淡黃綠,生長緩慢。
- 盆土鹼化或缺鐵: 新葉葉脈綠但葉肉變黃。
- 肥傷: 葉緣焦枯伴隨黃化。先大量澆水稀釋或換土。
- 光照不足: 葉色變淺黃綠,莖徒長。
- 葉緣焦枯: 肥傷、太陽曬傷(尤其水珠留在葉面形成凸鏡效應)、鹽分累積(長期用自來水或化肥過多未沖洗)、乾旱風吹都有可能。
- 葉子發黃: 原因超多!可能是:
- 真菌性疾病(白粉病、灰黴病、疫病等):
我的終極心得:
九層塔種植能不能成功,環境控制(陽光、通風、排水)佔了80%,剩下的才是照顧技巧。與其等病蟲害爆發才頭痛噴藥,不如一開始就把環境搞好!選擇光照充足、通風良好的位置,使用排水超級好的介質和盆器,學會正確澆水(見乾見濕,澆則澆透),這三點做到,你的九層塔就贏在起跑點了!病蟲害自然少很多。記得勤勞摘心採收,它才會長得茂盛給你回報。九層塔種植真的不難,掌握了這些訣竅,你也能輕鬆擁有吃不完的新鮮香草!
九層塔種植 Q&A 快問快答
為什麼我的九層塔葉子一直變黃?葉子變黃原因很多!最常見是澆水問題(太多爛根或太少乾枯)、缺肥(尤其長大後)、光照不足、或者是老葉自然代謝。先檢查盆土濕度(乾了沒?還是濕到黏手?)、觀察黃葉位置(老葉還新葉?整株還區域性?)、回想施肥狀況和光照環境,通常就能找到原因。排水不良爛根是最致命的。
九層塔可以只用清水種(水耕)嗎?當然可以!用扦插法水誘根後,可以繼續留在乾淨的水杯或水耕容器裡生長(水耕九層塔)。初期會長得不錯,但要長期維持茂盛、葉片肥厚香氣足,水中必須新增水耕營養液(提供氮磷鉀等養分)。只靠清水養分不夠,葉子會越長越小、顏色變淡。記得定期換水或補充營養液,並提供充足光照。算是另一種有趣的九層塔種植方式!
從種子開始種九層塔,大概多久可以採收?這要看季節和管理啦!在溫暖的季節(春夏季),播種後大約:
- 7-14天發芽。
- 長出4-6片真葉後(約3-4週)可以疏苗或假植。
- 等苗長得比較健壯(高度約15-20公分,有6-8片以上真葉),大概在播種後7-8週左右(大約2個月),就可以開始進行第一次的「摘心採收」了(摘頂芽促進分枝)。這時候採的量還不會很多,主要是為了讓植株分枝變茂盛。要等到像市場賣的那麼大叢,通常需要至少 3個月以上 的持續照顧(包括勤摘心、施肥)。耐心很重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