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目錄
鼎边趖 – 基隆人的靈魂早點
- 名稱: 鼎邊趖 (Dingbiancuo)
- 特色與亮點: 這絕對是基隆最具代表性的靈魂小吃!不是麵條,也不是粿條,而是用米漿沿著滾燙大鍋邊「趖」(台語,有爬行、流動之意)下去,瞬間凝結成薄片,再刮入湯中。口感軟滑帶點Q勁,湯頭通常用蝦米、香菇、金勾蝦、高麗菜熬煮,鮮香濃郁,帶著大海的氣息。那個「趖」的動作,就是美味的關鍵!
- 推薦理由: 這是基隆獨有的古早味,別的地方吃不到正宗的!一碗熱騰騰的下肚,從胃暖到心,是基隆人一天的活力來源。它承載著這座城市的歷史與生活記憶。
- 搭配建議: 早上來一碗當早餐最棒!可以搭配油條或燒餅。中午當點心也很適合。口味偏清淡鮮美,喜歡重口味的可以加點烏醋或店家特製辣醬提味。
實用資訊:
- 推薦店家: 邢記鼎邊趖 (基隆市仁愛區仁三路第29號攤位,基隆廟口夜市內) – 老字號,湯頭鮮甜,料實在。
- 價格區間: NT$70 – NT$90 / 碗。廟口名店,價格稍高但值得。
- 必點: 當然就是招牌鼎邊趖!(他們家就主打這個)記得早點去,有時中午過後就賣完了。
營養三明治 – 炸麵包的罪惡誘惑
- 名稱: 營養三明治
- 特色與亮點: 別被名字騙了,這絕對是高熱量的邪惡美味!主體是長型的軟式麵包,裹上蛋液後下鍋油炸至金黃酥脆,剖開後夾入滷蛋、番茄、小黃瓜,最後淋上厚厚的白色美乃滋。重點就在那個炸得外酥內軟的麵包體和香甜濃郁的美乃滋,跟清爽的番茄黃瓜形成強烈對比,口感層次爆炸!第一次吃可能會覺得美乃滋太膩,但這就是它的靈魂啊!
- 推薦理由: 獨特的組合,口感衝突卻異常和諧,是基隆廟口夜市的招牌之一。那種香甜酥脆帶著罪惡感的滿足,吃過就忘不了。雖然叫營養三明治…嗯,好吃比較重要啦!
- 搭配建議: 當下午茶點心或宵夜都很適合。買了立刻吃,才能享受麵包的酥脆!配杯無糖茶或黑咖啡解膩。
實用資訊:
- 推薦店家: 吳記營養三明治 (基隆市仁愛區仁三路第58號攤位,基隆廟口夜市內) – 永遠大排長龍,麵包炸功一流,美乃滋給得豪邁。另一家陳記也很多人推。
- 價格區間: NT$55 – NT$65 / 個。
- 必點: 經典款就好!(也沒別的選擇哈哈)
個人小吐槽: 那個美乃滋…有時候店家手一滑真的擠太多,吃到後面會有點怕怕的,建議可以請老闆「減量」!
天婦羅 – 魚漿的鮮甜炸物藝術
- 名稱: 天婦羅 (基隆式)
- 特色與亮點: 別想到日本!基隆的天婦羅完全是另一種風情。這裡的天婦羅指的是新鮮魚漿混合少量麵粉,炸成金黃色的條狀或片狀物。重點在於魚漿的鮮度和比例,好的天婦羅吃起來彈牙、鮮甜,帶有魚肉的纖維感,而不是滿口粉味。吃法通常是切片後沾甜辣醬(各家醬料也是秘方!)。還有一種「三明治天婦羅」,是用兩片天婦羅夾著小黃瓜、火腿等,再淋醬,口感更豐富。
- 推薦理由: 最能代表基隆海港風情的庶民小吃之一。用料實在的天婦羅,鮮味直逼現打魚丸,是絕佳的下酒菜或點心。價格親民,百吃不厭。你會驚訝於簡單的炸魚漿能有如此美妙的風味。
- 搭配建議: 切片沾甜辣醬直接吃是經典。當下酒菜一流!買回家煮湯、炒青菜也很棒(但我通常等不到回家就吃光了)。
實用資訊:
- 推薦店家:
- 廟口夜市攤位 (例如第43號攤):方便,口味穩定。
- 天天鮮排骨飯 (基隆市仁愛區孝三路42巷4號) – 雖然主打排骨飯,但他們的天婦羅意外地非常好吃!用料紮實鮮甜。
- 遠離觀光區的市場或巷弄小店常有意外的驚喜,例如仁愛市場二樓就有幾家老攤。
- 價格區間: 切片秤重賣,大約 NT$100 – NT$150 / 一份 (足夠2-3人當點心);三明治天婦羅約 NT$50 – NT$60 / 份。
- 必點: 純魚漿天婦羅切片、三明治天婦羅。
泡泡冰 – 古法手炒的沁涼滋味
- 名稱: 泡泡冰
- 特色與亮點: 基隆泡泡冰的魅力在於「手炒」!將剉冰、煉乳、糖水和各種配料(如紅豆、綠豆、花生、芋頭、鳳梨、雞蛋布丁等)放在一個大鐵盤上,用兩支鏟子反覆快速翻攪、按壓,讓空氣打入冰中,形成綿密帶有空氣感的「泡泡」狀,口感介於剉冰和冰淇淋之間,非常細緻。絕非一般果汁機打的冰沙可比!我最愛看老闆那熟練又帶點力與美的炒冰動作。
- 推薦理由: 真材實料,口感獨特綿密細緻,滋味濃郁。在悶熱的基隆港邊,來一碗透心涼的泡泡冰是至高享受。是陪伴基隆人長大的共同記憶。那種充滿空氣感的綿密,機器絕對做不出來。
- 搭配建議: 夏天午後或晚餐後的完美甜點!選擇自己喜歡的口味組合。經典款如花生花豆、雞蛋牛奶、芋頭都很受歡迎。
實用資訊:
- 推薦店家:
- 沈記泡泡冰 (基隆市仁愛區仁三路第25號攤位前,廟口夜市入口) – 老字號,口味眾多,人氣爆棚。
- 陳記泡泡冰 (也在廟口,與沈記相鄰) – 同樣是名店,各有擁護者,口感都很好。
- 價格區間: NT$60 – NT$80 / 碗。
- 必點: 花生花豆泡泡冰(經典不敗)、綜合水果泡泡冰(清爽)、雞蛋牛奶泡泡冰(濃郁香醇)。
個人偏好: 我個人私心最愛花生花豆,那個香氣和綿密感,絕了!但沈記的口味選擇真的多到讓人選擇困難。
螃蟹羹 / 油飯 – 海港的豪華組合
- 名稱: 螃蟹羹 + 油飯
- 特色與亮點: 這通常是絕配的套餐組合!螃蟹羹是用新鮮蟹肉(常使用三點蟹或花蟹拆肉)、筍絲、香菇、蛋花等勾芡煮成,湯頭鮮甜濃郁,充滿蟹肉的鮮味。油飯則是糯米飯拌入蝦米、香菇、肉絲等配料,用麻油或豬油炒得香Q入味,粒粒分明。一口香氣撲鼻、口感Q彈的油飯,配上一匙鮮甜滑順的螃蟹羹,海陸的鮮香在口中交融,是基隆特有的豪華滿足感!羹裡吃得到一絲絲的蟹肉才是真功夫。
- 推薦理由: 一次品嚐基隆海鮮與傳統米食的精華,CP值高的經典組合。螃蟹羹的鮮美是其他地方難以複製的海港風味。冬天來一套,暖胃又暖心。這組合絕對能列入基隆美食的代表作前三名!
- 搭配建議: 絕對要一套(螃蟹羹+油飯)一起吃!這是基隆人的標準吃法。可以加點店家特製的甜辣醬拌油飯。
實用資訊:
- 推薦店家:
- 基隆廟口第62號攤 (招牌通常就寫著螃蟹羹、油飯) – 廟口內最知名的一攤,品質穩定。
- 阿華炒麵 (基隆市仁愛區愛四路1-3號) – 炒麵有名,但他們的螃蟹羹油飯也非常有水準,且用餐環境較廟口舒適些。
- 價格區間: 一套 (螃蟹羹+油飯) 約 NT$120 – NT$150。
- 必點: 螃蟹羹配油飯一套!
真心話: 有些店的羹勾芡太重或蟹肉給得小氣,吃起來就粉粉的沒意思,廟口那攤比較不容易踩雷。
吉古拉 – 竹輪的基隆浪漫
- 名稱: 吉古拉 (Jigurá,源自日文「竹輪」Chikuwa)
- 特色與亮點: 這是基隆特有的稱呼,指的就是日式竹輪。但在基隆,特別是「手工炭烤吉古拉」更是迷人!新鮮魚漿灌入中空金屬棒,放在炭火上慢慢烘烤,一邊烤一邊轉動,讓魚漿受熱均勻,散發出誘人的炭香。烤好的吉古拉外皮微酥帶點焦香,內裡Q彈鮮甜,充滿魚漿的原味與炭火香。跟超市買的真空包裝口感天差地遠!看著老闆在炭火邊專注轉動的身影,就是美味的保證。
- 推薦理由: 真材實料的手工魚漿製品,簡單的炭烤就能帶出純粹的鮮甜海味。拿著熱騰騰、散發香氣的吉古拉邊走邊吃,是漫步基隆港邊或廟口時最道地的體驗。這份樸實無華的美味,最能感受基隆的日常。
- 搭配建議: 現烤出來熱熱的直接吃!最能品嚐炭香和魚鮮。買回家煮關東煮湯或炒菜也很好。
實用資訊:
- 推薦店家:
- 手工碳烤吉古拉 (基隆市仁愛區忠三路75號,孝三路巷口) – 超人氣小店,常常需要排隊,但炭烤香氣和口感值得!只賣吉古拉。
- 仁愛市場內攤位 (如A31「峰壽司」隔壁的手工吉古拉攤) – 市場內有好幾家,品質都不錯。
- 價格區間: NT$25 – NT$35 / 支。
- 必點: 當然是現烤的手工吉古拉!(通常沒有其他產品)
小提醒: 現場吃一支,記得再買幾支冷的帶回家!炭烤的香氣冷掉會稍減,但鮮甜度依然很棒。
豆簽羹 – 被低估的古早海味
- 名稱: 豆簽羹 (Dòuqiān Gēng)
- 特色與亮點: 這是非常道地、相對小眾但極具特色的基隆古早味!主角「豆簽」是用米豆磨粉製成的粗短麵條,口感滑溜中帶點獨特的粉質感與韌性(有些人一開始吃不慣,但會上癮!)。羹湯底類似鼎邊趖或螃蟹羹,用蚵仔、蝦仁、小卷、竹筍、金勾蝦等海味配料,勾芡煮成鮮美濃稠的湯頭。豆簽本身味道清淡,完美吸附了海鮮羹湯的精華。這是其他地方幾乎吃不到的基隆限定版!
- 推薦理由: 體驗最在地、最傳統的基隆庶民海味。豆簽的特殊口感是亮點,搭配豐富的小海鮮,湯頭鮮美又飽足。是挖掘隱藏版基隆美食的必試項目。懂得吃豆簽羹,才算深入基隆美食的核心!
- 搭配建議: 當正餐吃,一碗就很飽足。喜歡重口味可以加點烏醋或辣椒醬。
實用資訊:
- 推薦店家:
- 邢記鼎邊趖 (基隆市仁愛區仁三路第29號攤位) – 他們不只賣鼎邊趖,豆簽羹也是一絕!料多實在。
- 阿華炒麵 (基隆市仁愛區愛四路1-3號) – 同樣除了炒麵,豆簽羹也是招牌,味道濃郁。
- 仁愛市場二樓小吃攤 – 尋找有賣豆簽羹的攤位,常有驚喜。
- 價格區間: NT$70 – NT$90 / 碗。
- 必點: 豆簽羹(通常店家會問要加蚵仔還是蝦仁等,可以選綜合)。
初次嘗試者注意: 豆簽的口感真的很特別,不是Q彈也不是軟爛,帶點粉粉滑滑的感覺,接受需要一點點時間,但湯頭絕對值得一試!
燒邁 – 基隆港邊的燒賣傳奇
- 名稱: 燒邁 (Shāomài,即燒賣)
- 特色與亮點: 基隆的燒賣,特別是幾家老店,有其獨到之處。餡料通常以新鮮豬肉為主(有些會加入少量蝦仁或筍丁),強調肉質的鮮甜與彈性。外皮講究薄透卻有韌性,頂端收口處的麵皮「皺褶」是視覺標誌。蒸好後外皮晶瑩,能看到內餡,咬下去肉汁豐盈,口感紮實彈牙,帶著樸實的肉香。重點是那股新鮮的豬肉甜味,完全沒有惱人的豬臊味。搭配特製的油膏(甜甜鹹鹹)和一點點黃芥末,絕配!跟港式燒賣用大量蝦仁或香菇的風味不同,更單純直接。
- 推薦理由: 用料實在,滋味單純美好,展現基隆小吃對「鮮」的堅持。是早餐或點心的絕佳選擇。比起華麗的港點,這種古早味燒邁更貼近在地人的生活日常。一籠熱騰騰上桌的香氣,讓人無法抗拒。
- 搭配建議: 當早餐或點心。搭配店家提供的醬油膏和黃芥末(一點點就夠提味),再配碗魚丸湯或餛飩湯,就是完美組合。
實用資訊:
- 推薦店家:
- 周家蔥油餅 / 周家豆漿店 (基隆市中正區信二路309號) – 雖然以蔥油餅聞名,但他們的燒邁可是在地人的隱藏版美味!真材實料,肉汁飽滿。
- 阿國燒邁 (基隆市仁愛區忠三路65號) – 專賣燒邁的老店,口味傳統,皮薄餡多。
- 價格區間: 一籠 (約8顆) NT$60 – NT$80。
- 必點: 招牌原味燒邁。
個人意見: 周家的燒邁真的讓我驚豔,完全不輸他們的蔥油餅,那股豬肉的鮮甜,吃過就懂!比很多茶樓的燒賣更得我心。
全家福酒釀湯圓 – 暖呼呼的甜蜜傳承
- 名稱: 酒釀湯圓 (特別指「全家福」的芝麻湯圓)
- 特色與亮點: 在基隆提到酒釀湯圓,幾乎就等於「全家福」。這家老店專賣各式手工湯圓。招牌是芝麻湯圓,外皮軟糯不黏牙,內餡的芝麻磨得細緻,甜度適中,帶著濃郁的芝麻香氣,咬下去會「爆漿」!湯底則是溫和的酒釀(發酵糯米),加上蛋花,甜中帶點微微發酵的酒香與酸味,非常溫潤。冬天來一碗熱騰騰、浮著漂亮蛋花的酒釀芝麻湯圓,寒意全消,幸福滿點。那種流心的芝麻餡,是技術也是誠意。
- 推薦理由: 手工湯圓品質極佳,芝麻內餡香濃流心,酒釀湯底溫和順口不會過酸或酒味過重。是基隆在地人冬季暖身、夏季也愛吃的經典甜點(他們夏天有賣冰的!)。傳承數十年的好味道,歷久不衰。
- 搭配建議: 當然是點「酒釀加蛋芝麻湯圓」!冷天享用最棒。喜歡桂花香氣的可以點桂花口味湯底。
實用資訊:
- 推薦店家: 全家福酒釀湯圓 (基隆市仁愛區愛四路50巷2號) – 只此一家,別無分號!認明招牌。
- 價格區間: 酒釀蛋花芝麻湯圓 NT$80 – NT$90 / 碗。
- 必點: 酒釀加蛋芝麻湯圓。
小故事: 記得第一次吃,被那滾燙的芝麻餡燙到舌頭,痛但捨不得吐出來,因為太香了!現在學乖了,先戳破吹涼。
手工米苔目 (鹹) – 湯頭定勝負的暖心主食
- 名稱: 手工米苔目 (鹹)
- 特色與亮點: 基隆有幾家厲害的米苔目店,強調手工製作。米苔目本身是以在來米磨漿蒸製、再切成條狀,口感比一般麵條更軟滑帶點米香,同時保有適度的Q度。鹹米苔目的靈魂在於湯頭!通常是用大骨、柴魚,加上油蔥酥熬煮,湯頭清澈鮮甜,帶著濃濃古早味。配料常見有油豆腐、豬血、小腸、豬肝、瘦肉片等,簡單卻豐盛。一碗熱騰騰、湯頭清澈卻味道十足的手工米苔目,是基隆人早餐或午餐的暖心選擇。
- 推薦理由: 手工米苔目口感獨特,湯頭鮮美清甜不油膩,配料實在。是體驗基隆日常主食魅力的好選擇。價格平實,飽足感強。尤其在濕冷的基隆天,來一碗熱湯米苔目,瞬間回血。
- 搭配建議: 當早餐或午餐主食。可依照喜好選擇配料組合(如豬血+油豆腐,或瘦肉+豬肝)。務必加點店家特製的辣椒醬,風味更上一層樓!
實用資訊:
- 推薦店家:
- 遠東蚵仔煎 (基隆市仁愛區仁三路第48號攤位旁巷內) – 這家不只蚵仔煎有名,他們的鹹米苔目湯頭極佳,米苔目口感好。
- 阿雲傳統切仔麵店 (基隆市中山區中山一路59號) – 在地人推薦的隱藏版,湯頭清香,配料新鮮。
- 價格區間: NT$60 – NT$80 / 碗 (視配料)。
- 必點: 綜合鹹米苔目(通常可選幾種料)或招牌搭配(如米苔目+豬血+油豆腐)。
個人偏好: 我特別愛加他們的辣椒醬,是鹹香帶點豆瓣味那種,跟清甜的湯頭超搭!
基隆美食獵人私房精華榜 (彩色強化版)
為了讓大家一目了然抓到重點,我整理了一份包含我私心評分的精華榜單,把這次介紹的10大基隆美食連同推薦店家、個人評分和重點特色標示出來:
美食名稱 | 推薦店家 | 地點 | 我的評分 (10分滿) | 靈魂特色一句話 | 必點/注意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鼎邊趖 | 邢記鼎邊趖 | 廟口29攤 | 9.5 | 米漿沿鍋”趖”出的獨特滑溜感 | 基隆限定早餐魂 |
營養三明治 | 吳記/陳記 | 廟口夜市 | 8.0 | 炸麵包+厚美乃滋的罪惡衝擊 | 小心美乃滋過量! |
天婦羅(基隆式) | 天天鮮 / 廟口攤 | 孝三路 / 廟口 | 8.5 | 吃得到魚肉纖維的鮮甜炸物 | 沾甜辣醬,試三明治款 |
泡泡冰 | 沈記 / 陳記 | 廟口夜市口 | 9.0 | 手炒空氣感!綿密勝過冰淇淋 | 花生花豆經典必試 |
螃蟹羹+油飯 | 廟口62攤 / 阿華 | 廟口 / 愛四路 | 9.2 | 蟹肉鮮羹與香Q油飯的絕配 | 一套吃才地道! |
吉古拉(炭烤) | 孝三路手工攤 | 忠三路75號 | 8.8 | 炭火香逼出的手工魚漿鮮甜 | 現烤現吃!帶冷的走 |
豆簽羹 | 邢記 / 阿華 | 廟口 / 愛四路 | 8.3 | 米豆麵條吸附滿滿海味羹湯 | 口感特殊,在地隱藏版 |
燒邁 | 周家蔥油餅 / 阿國 | 信二路 / 忠三路 | 8.7 | 爆汁鮮肉餡!單純樸實的肉甜 | 周家的意外之喜 |
全家福酒釀湯圓 | 全家福 | 愛四路50巷 | 9.3 | 流心芝麻餡x溫潤酒釀蛋花 | 小心燙口!冬季聖品 |
手工米苔目(鹹) | 遠東旁 / 阿雲 | 廟口巷內 / 中山一路 | 8.6 | 清甜湯頭x軟滑帶Q米香條 | 搭店家辣醬,早餐首選 |
(小總結一下) 發現了嗎?基隆美食的靈魂就在 「鮮」 跟 「海」!從鼎邊趖、螃蟹羹的海味湯底,到天婦羅、吉古拉的實在魚漿,再到營養三明治裡的海港澎湃感 (雖然熱量也澎湃…)。當然還有像泡泡冰、酒釀湯圓這種傳承下來的甜蜜滋味。真的,基隆美食不是只有廟口那條人擠人的路,鑽進小巷、走進市場,你會找到更貼近這座城市呼吸的美味。
Q&A 基隆美食疑惑一次解
- Q:去基隆吃美食,除了廟口夜市,還有哪裡推薦?
- A: 千萬別只衝廟口!仁愛市場二樓絕對是寶藏地,裡面超多厲害的小吃攤,像生魚片、壽司、乾麵、黑白切、手工吉古拉、好吃的米苔目或豆簽羹攤位都有,環境比廟口舒適,更能感受當地人日常。孝三路一帶也是在地美食激戰區,很多老麵店、羹湯、便當店。還有成功市場、崁仔頂漁市周邊清晨或白天也有很多選擇。想深度挖掘基隆美食,這些地方一定要排進去。
- Q:基隆美食很多都是羹湯類,夏天吃會不會很熱?
- A: 老實說,夏天中午吃熱羹湯,確實需要一點勇氣(笑)。但基隆夏天常常午後雷陣雨,或是海風吹來其實沒想像中悶熱。而且像鼎邊趖、豆簽羹,很多店家早上開賣,當早餐吃比較沒問題。午餐可以選擇營養三明治、天婦羅、涼麵,或是直接衝一碗透心涼的泡泡冰!傍晚天氣較涼爽再吃羹湯類也行。冬天?那當然是羹湯的天下,暖到心坎裡。重點是…好吃就顧不得那麼多啦!
- Q:推薦的基隆美食店家都好分散,時間有限怎麼安排吃貨路線?
- A: 確實有點挑戰!我的建議是:
- 鎖定區域: 早餐可以先衝「孝三路周家」吃燒邁配豆漿,或去「廟口邢記」吃鼎邊趖。接著步行到「孝三路手工吉古拉」買一支邊走邊吃(或買冷的帶走)。
- 午餐: 如果還在市中心,可以選擇「仁愛市場二樓」覓食(一次可吃到多樣化小吃),或去「阿華炒麵」吃炒麵配螃蟹羹油飯或豆簽羹。想吃天婦羅可以去「天天鮮」(排骨飯也很有名)。
- 下午茶: 逛回廟口,吃「營養三明治」和「泡泡冰」當點心。
- 晚餐/宵夜: 可以再戰廟口吃還沒吃到的(如螃蟹羹油飯),或去「愛四路」吃「全家福」酒釀湯圓當完美Ending。想吃鹹的,「遠東旁」或「阿雲」的米苔目是不錯選擇。
關鍵: 善用Google地圖標註想吃的店,看地理位置集中度安排。有些店只賣早上到中午(像鼎邊趖、名燒邁店),要注意營業時間!基隆不大,步行或短程計程車移動是可行的。當然,胃容量要規劃好… 基隆美食太誘人,很容易吃撐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