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還記得第一次在韓國餐廳吃到那盤熱氣蒸騰、紅豔誘人的春川辣炒雞嗎?那裹著濃郁醬汁的嫩雞腿肉,配上吸飽精華的蔬菜和QQ年糕,特別是那罪惡的起司融化瞬間(嗚~熱量什麼的先放旁邊!),真的會讓人一口接一口停不下來。身為一個重度韓食愛好者兼廚房實驗家,我實在受不了只能等聚餐才能解饞,於是開啟了在家復刻春川辣炒雞的漫漫長路。相信我,這絕對不是一帆風順的旅程,經歷過太鹹、太水、肉柴得像橡皮擦的悲劇(翻白眼次數多到數不清),但也累積了不少寶貴心得!今天就來跟大家掏心掏肺,分享我從無數次「炸廚房」中淬鍊出來的終極版春川辣炒雞做法,還有那些韓國媽媽不會告訴你的關鍵眉角。
目錄
食譜大公開:我的黃金比例醬料公式
想吃道地的春川辣炒雞,靈魂絕對在那鍋「醬」!市售現成的辣炒雞醬很方便沒錯,但你知道嗎?買過三、四種牌子後,我發現味道差很多,有些偏鹹、有些甜到膩,甚至有的辣得很死板(化學辣感你懂嗎?)。後來乾脆心一橫,自己調!試過無數次,這個比例是目前我家餐桌的常勝軍,保證不死鹹、辣得溫潤有層次,甜味也剛剛好。
核心靈魂:獨門辣炒雞醬這樣調
別怕麻煩!自己調醬真的不難,掌握基礎調味料就能搭出絕妙滋味。我的黃金比例是這樣的:
材料 | 份量 | 關鍵作用與選材眉角 |
---|---|---|
韓式辣椒醬(Gochujang) | 3大匙 | 這是醬汁的基底與紅色來源! 選顏色深紅、質地濃稠的,香氣才足。別用台式的甜辣醬代替,風味差很大! |
韓式辣椒粉(Gochugaru) | 2大匙 | 賦予辣度與鮮豔色澤! 選粗顆粒的「고추가루」,香氣比細粉好,辣度可自行調整 (我愛中辣)。超市買時注意標示。 |
醬油 | 2大匙 | 提供鹹味與深度! 我用薄鹽醬油,比較好控制鹹度。用一般醬油的話,份量可減半匙再試味道。 |
料理米酒/味醂 | 2大匙 | 去腥提鮮! 米酒比較清爽,味醂則帶點甜感,看手邊有什麼就用什麼,我都試過,效果都不錯。 |
糖/蜂蜜/麥芽糖 | 1.5大匙 | 平衡辣鹹的關鍵! 我偏好一半砂糖一半麥芽糖,麥芽糖能增加醬汁的濃稠度和光澤感。用蜂蜜則風味更溫潤。 |
蒜泥 | 1大匙 | 絕對不能少! 新鮮現磨的蒜泥香味最濃郁,懶的話用市售蒜泥罐也行,但香氣稍減。 |
薑泥 | 1小匙 | 提味去腥好幫手! 一點點就夠,太多會搶味。 |
芝麻油 | 1大匙 | 畫龍點睛的香氣! 最後加入拌勻,香氣立刻升級。 |
水 | 3-4大匙 | 調整濃稠度! 太濃不好拌炒,視醬料整體狀態慢慢加。 |
蘋果泥/水梨泥 (秘密武器!) | 1大匙 (選配) | 天然果糖讓風味更圓潤有層次! 家裡剛好有水梨就磨一點進去,效果驚艷,甜味很自然。蘋果也可以。 |
小提醒:
- 一定要試味道! 調好後,用乾淨湯匙蘸一點舔舔看(別害羞!)。覺得不夠鹹?加點醬油。不夠甜?補點糖。太辣?…嗯,辣椒醬和粉都加了有點難救,下次記得減量(苦笑)。或者多補點水、糖和蘋果泥平衡看看。
- 預先調好醬汁:強烈建議把所有醬料材料在一個碗裡先徹底拌勻,確保糖都溶解了再使用。這樣炒的時候才不會手忙腳亂,味道也均勻。這步驟真的不能偷懶!
- 份量彈性: 上面的份量大約適合 500-600克 的雞肉。如果肉更多或你喜歡醬汁多一點拌飯,可以等比放大。
不可或缺的配角:高湯與增稠秘訣
想要醬汁濃郁夠味,緊緊巴在雞肉和年糕上,光靠醬料本身不夠。我會準備:
- 自製簡易雞高湯 (懶人法): 偷懶時,我會用 200ml 的熱水 + 1小匙雞粉/香菇粉 攪勻代替。有時間的話,用雞骨架或雞翅熬個簡易高湯當然更讚!
- 澱粉水 (勾芡用): 1小匙太白粉或樹薯粉 + 1大匙水,在炒製最後階段加入,讓醬汁更濃稠有光澤。這是餐廳級濃稠感的關鍵!記得拌勻後再淋入鍋中,而且要快速攪拌,不然會結塊。

食材挑選:決定成敗的關鍵戰場
醬料調好了,再來就是選對夥伴們啦!春川辣炒雞的主角配角都很重要,買錯了,整個味道就走鐘。
主角雞肉:部位決定口感
雞肉絕對是春川辣炒雞的靈魂主角!用錯部位,炒出來又柴又乾,簡直是場災難。以下是我多次實驗後的血淚排行榜:
雞肉部位口感評比 (個人主觀感受強烈!):
部位 | 優點 | 缺點 | 適合度 ★★★★★ | 價格 | 我的真心話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去骨雞腿排 | 肉質最嫩!油脂豐富!久煮不易柴! | 需要自己切塊 (有點麻煩) / 價格稍高 | ★★★★★ | $$$ | 我的首選! 雖然貴一點點,但那個嫩度、那個多汁感,值得!切塊大小也容易掌控。 |
棒棒腿/二節翅 | 帶骨風味更濃!價格實惠! | 啃骨頭有點麻煩 / 肉量相對少 | ★★★★☆ | $$ | 想吃吮指回味感時會用,骨邊肉特別香。但要小心小朋友或懶人嫌麻煩 (例如我老公)。 |
雞胸肉 | 低脂健康!切塊方便! | 超級容易煮柴! 對火候要求極高! | ★★☆☆☆ | $ | 新手請三思! 我曾不信邪試過,結果…橡皮擦口感重現江湖。除非你很會控制火候或先醃過嫩精。 |
雞里肌 | 口感軟嫩無筋! | 肉塊偏小 / 油脂少 / 久煮口感稍乾 | ★★★☆☆ | $$ | 口感不錯,但切太小塊吃起來不過癮,而且炒一炒容易縮水。 |
我的誠心建議:
- 無腦選去骨雞腿排就對了! 省時、省力、口感保證。雞皮可以留著一起炒,增加香氣(怕油的話,炒的時候把油逼出來一點)。
- 雞肉的切法: 切成 一口大小 (約3-4公分見方)。太大塊不易入味且熟得慢;太小塊容易炒散。記得用 廚房紙巾把雞肉徹底擦乾!濕答答的肉下鍋會噴濺,而且影響梅納反應(就是煎出焦香的那個關鍵步驟)。
- 醃不醃? 道地做法通常不預先醃肉,靠醬汁在炒煮時入味。但我發現先用醬料裡少量的醬油、米酒、蒜泥稍微抓醃 10-15分鐘,能讓雞肉更有底味,尤其雞胸肉更需要這步驟(但還是難救…)。
蔬菜與澱粉夥伴:豐富口感層次
除了主角雞肉,蔬菜和年糕這些配角也是讓春川辣炒雞豐富多彩的關鍵!我喜歡加好加滿,營養也更均衡。以下是我的必加清單:
- 高麗菜: 撕成大片!它會出水,但炒軟後吸飽醬汁超好吃。份量要多,炒完會縮水。
- 紅蘿蔔: 切薄片或小條,增加甜味和顏色。先下鍋炒軟一點比較好。
- 洋蔥: 切粗條或塊狀,提供天然的甜度和香氣基底。必加!
- 青蔥: 蔥白切段先爆香,蔥綠最後撒上點綴增色。
- 馬鈴薯: 爭議食材來了! 有些韓國餐廳會放,有些不會。我個人超愛!切滾刀塊(別太大),煎炒過後邊緣微焦,裡面鬆軟沾滿醬汁… 但缺點是澱粉量爆炸,而且煮太久容易散掉糊鍋。怕胖或怕失敗的可以省略。
- 韓國年糕條: 精髓啊! 選條狀的(片狀口感不同)。記得買回來要先 泡溫水15-20分鐘軟化,不然直接下鍋很難煮透。喜歡更Q彈的就買寧波年糕代替也可以。
- 地瓜: 切條狀取代馬鈴薯,甜味更明顯,口感也棒。
- 韓式魚板: 切塊或片狀加入,增加鮮味和口感變化(但家裡不一定常備)。
我的蔬菜黃金組合: 高麗菜 + 洋蔥 + 紅蘿蔔 + 韓國年糕 (絕對固定班底!) + 馬鈴薯/地瓜 (看心情跟冰箱庫存) + 青蔥。
起司控看這邊:罪惡升級的熔岩瀑布
餐廳版最後撒上滿滿起司融化,視覺味覺雙重享受… 在家做,當然也要複製這份邪惡!起司選擇有學問:
- 莫札瑞拉起司絲 (Mozzarella): 拉絲效果冠軍!奶香溫和。首選。
- 切達起司絲 (Cheddar): 顏色漂亮味道濃郁,但拉絲效果較差。混合使用更佳。
- 雙色起司絲: 懶人福音,通常就是Mozzarella混Cheddar或Colby。效果不錯。
我會在春川辣炒雞快炒好時,把火轉小或暫時關掉,把起司絲均勻鋪滿表面,然後蓋上鍋蓋悶個 1-2分鐘,讓起司融化但不至於燒焦。開蓋瞬間那牽絲的畫面… 啊~減肥永遠是明天的事!

實戰做法:從備料到上桌的完整指南
好啦,萬事俱備,只欠開火!跟著我的步驟,保證香噴噴的春川辣炒雞輕鬆上桌(呃…相對輕鬆啦)。
前置作業: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
- 雞肉處理: 去骨雞腿排切成一口大小,用紙巾拍乾表面水分。可以稍微用一點點醬油、米酒、蒜泥抓醃(非必須)。
- 蔬菜洗切:
- 高麗菜:洗淨,用手撕成大片(比刀切更有感覺,真的)。
- 洋蔥:去皮,切粗條或塊狀。
- 紅蘿蔔:去皮,切薄片或細條。
- 馬鈴薯/地瓜:去皮,切滾刀塊(比紅蘿蔔稍大點),切好泡一下水洗掉表面澱粉,瀝乾! 這點很重要,不然容易黏鍋。
- 青蔥:蔥白切段,蔥綠切蔥花或段。
- 蒜頭、薑:磨成泥或切細末。
- 年糕處理: 韓國年糕條泡溫水15-20分鐘,變軟後瀝乾備用。 這步千萬不能省!(血淚教訓:沒泡透的年糕煮半天還是硬心)
- 醬料調製: 把前面「核心靈魂:獨門辣炒雞醬這樣調」表格裡的所有醬料材料,在一個碗裡徹底拌勻,試一下味道調整。(記得用乾淨的湯匙試!)
- 備好高湯: 200ml熱水+1小匙雞粉拌勻。
- 調好澱粉水: 1小匙樹薯粉/太白粉 + 1大匙水,攪拌均勻備用。
- 起司準備好: 喜歡加起司的,量要足夠,鋪滿表面才會有效果。

開火烹調:香氣四溢的魔法時刻
終於要炒了!請選用 寬口、深一點的平底鍋或鑄鐵鍋。我用的是深炒鍋,受熱均勻且容量大。不沾鍋也行,但香氣可能稍遜。
- 熱鍋潤鍋: 中火熱鍋,倒入 1-2大匙食用油(我用耐高溫的芥花油或葡萄籽油)。稍微搖晃鍋子讓油均勻。
- 爆香雞肉 (香氣第一步): 把 擦乾的雞腿肉塊 (雞皮朝下) 平鋪放入鍋中。先不要動它!讓雞皮煎出金黃色(大概1-2分鐘),逼出雞油。翻面,把雞肉各面都煎到變色、有點金黃焦香。這步驟是雞肉香的關鍵! 煎好後,先盛出來放到盤子裡備用。鍋裡的雞油留著,超香!
- 炒香蔬菜基底: 用鍋中剩下的雞油(不夠可補一點點油),放入 蔥白段、洋蔥、紅蘿蔔片。中火翻炒,炒到洋蔥變透明、邊緣有點焦黃,紅蘿蔔稍微變軟,香氣撲鼻而來(大概3分鐘)。
- 加入根莖類 & 高麗菜: 放入 瀝乾的馬鈴薯/地瓜塊(如果要用),翻炒一下讓表面稍微沾油。接著放入 高麗菜大片。這時鍋子會很滿,別擔心,高麗菜會出水變軟。翻炒均勻。
- 靈魂醬汁登場: 把 煎好的雞肉塊 倒回鍋中。接著,把 預先調好的靈魂辣醬,均勻地淋在鍋中所有材料上!豪邁地淋下去就對了!
- 注入高湯 & 拌炒均勻: 倒入 200ml的雞高湯(或熱水+雞粉)。這時候鍋子會滋滋作響,香氣爆炸!用鍋鏟 溫柔但確實地 將所有材料與醬汁、高湯拌炒均勻。確保每塊肉、每片菜都沾到醬汁。
- 蓋鍋燜煮入味: 把火稍微調到中小火。 蓋上鍋蓋! 燜煮約 8-10分鐘。這個步驟讓食材熟透、醬汁味道深入。中間可以開蓋翻動一兩次,避免底部黏鍋(尤其加了馬鈴薯的話)。
- 加入年糕: 燜煮到蔬菜軟化、雞肉差不多熟透(約8分鐘後),打開鍋蓋。這時鍋裡湯汁應該還有一些。把 泡軟瀝乾的年糕條 均勻鋪在食材上面。 輕輕拌一下,讓年糕稍微埋進湯汁裡。再次蓋上鍋蓋,燜煮約 5分鐘,讓年糕吸收醬汁變軟Q入味。
- 勾芡濃縮醬汁: 開蓋檢查年糕軟了沒(夾一條試咬,中心要軟Q)。確認OK後,看看醬汁的濃稠度。理想狀態是濃郁能巴附在食材上,但不會太乾。如果覺得水水的,這時把火稍微轉大一點(中大火),淋入之前調好的 澱粉水(淋之前再攪拌一下,因為澱粉會沉底)。一邊淋一邊快速攪拌鍋中食材,你會看到醬汁很快變得濃稠、油亮有光澤!這一步是讓春川辣炒雞像餐廳一樣賣相的關鍵!攪拌均勻即可,別煮太久。
主廚碎念: 天啊!上次忘記先拌勻澱粉水就直接倒進去,結果整坨結塊在鍋裡... 簡直災難現場(扶額)。大家千萬記得要「攪勻再淋、淋入快攪」八字訣!
- 起司愛好者這邊請: 如果你和我一樣是起司控,這時候可以 暫時關火。把 起司絲均勻地、豪邁地撒滿整個表面!然後,蓋上鍋蓋,用鍋子的餘溫悶 1-2分鐘,讓起司融化。悶太久起司會變硬甚至焦底哦!
- 最後點綴: 開蓋!撒上 蔥綠段。喜歡的話還可以撒點 炒熟的白芝麻。香味、顏色都滿分!
上桌與享用:韓劇餐桌重現
有鑄鐵鍋或耐熱砂鍋的話,直接整鍋端上桌,視覺效果最佳!配著熱騰騰的白飯(韓式吃法一定要配飯!),再加點韓式泡菜(김치)和海苔片,完美復刻韓劇餐桌。吃的時候記得從底下翻上來,讓醬汁、起司和所有食材充分混合。小心鍋子非常燙!米酒或氣泡飲料是絕配。這鍋春川辣炒雞絕對是白飯殺手,不知不覺就吃掉兩碗… (捏肚子)。

Q&A 時間:解答你的辣炒雞疑惑
Q1:家裡沒有韓式辣椒醬和辣椒粉,能用什麼代替?
A: 嗯…老實說, 很難完全替代! 韓式辣椒醬(Gochujang)那種發酵的獨特鹹甜辣感和濃郁質地是關鍵。如果 真的 沒有:
- 辣椒醬: 或許可以用 少量 豆瓣醬 + 更多 糖 + 番茄醬來模擬鹹甜味,但風味完全不同,只能應急。還是強烈建議買一罐正統的韓式辣椒醬,用途很廣(拌飯、煮湯都可以)。
- 辣椒粉: 可以用 台灣的辣椒粉(粗粒的較好)代替韓式粗辣椒粉(Gochugaru),但 香氣和顏色會差很多,韓式辣椒粉的辣比較溫潤且有特殊香氣。用量要自行調整,台灣辣椒粉可能更辣。
真心建議: 想做道地春川辣炒雞,投資一罐韓式辣椒醬和一包韓式粗辣椒粉絕對值得!超市或網購都很容易買到。
Q2:可以不加年糕嗎?年糕怎麼煮才不會硬硬的?
A:
- 可以不加年糕嗎? 當然可以! 它就是澱粉配料。少了年糕,就是純粹的辣炒雞,一樣美味。你可以多加點蔬菜,或者最後加泡麵進去炒也很棒(變成春川辣炒雞排?)。
- 年糕煮不軟? 關鍵步驟絕對是 「預先泡溫水」! 把硬邦邦的年糕條泡在溫水裡 15-20分鐘,讓它吸水軟化,瀝乾後再下鍋。下鍋後還要靠鍋裡的醬汁和蒸氣再燜煮 5分鐘 左右才會完全透心Q軟。直接丟進乾鍋或湯汁不夠,當然煮不軟!選購時也注意別買到品質太差的年糕。
Q3:做好的辣炒雞吃不完怎麼辦?隔夜還能吃嗎?
A: 完全沒問題!而且更入味! 我自己覺得隔夜再加熱的春川辣炒雞,醬汁更滲透到雞肉和蔬菜裡,風味更濃郁(當然年糕口感會稍差一點)。
- 保存: 等鍋子涼了後,裝進密封保鮮盒,放冰箱冷藏, 建議2-3天內吃完。
- 加熱:
- 爐火加熱: 倒入鍋中,加 1-2大匙水(避免太乾焦底),蓋上鍋蓋,用小火慢慢加熱,不時翻動,熱透即可。
- 微波加熱: 裝在可微波容器,蓋上蓋子或微波專用保鮮膜(留縫隙),中高火加熱2-3分鐘,取出拌一下,再視情況加熱30秒到1分鐘直到熱透。
- 注意: 如果加了起司,隔夜再加熱起司會融化後又凝固,口感沒那麼好,但不影響味道。可以把起司刮掉再加熱,或者重新撒點新起司再微波一下。
怎麼樣?是不是沒有想像中的困難?雖然步驟看起來不少,但大部分時間都在燜煮(可以趁機洗個碗或擺餐具)。自己做春川辣炒雞,用料實在、口味隨心調,看到家人朋友吃得開心,那種成就感真的無價!下次嘴饞想吃韓式,別猶豫了,挽起袖子,跟著我的步驟試試看吧!保證比外面很多餐廳的還對味!啊,我的鍋子還在呼喚我…(奔向廚房)。